来源:融水县文档组
发布日期: 2020-07-22 16:55 | 作者:
1、斗匪勇士滚育兴
(1889—1931),男,拱洞乡高文村大寨屯人。他仇恨恶霸地主、土匪盘剥和压迫,密谋串联贾亭恩、韦老宁、石育协等地方少数民族头领,联合起来,发动武装抗暴斗争,震撼今融水北部山区。
民国十二年(1923年)农历二月至六月间,今融水北部山区拱洞、大年、白云一带,以刘德光、廖飞鹏、蒙正彪、何中权等为首的恶霸地主,串通匪帮,欺压百姓,残杀无辜,无恶不作,造成社会动乱不安,鸡犬不宁。
为了打击恶霸地主、土匪,维护社会治安和民众权益,滚育兴自告奋勇会同贾亭恩、韦老宁、石育协等各寨头领,出谋划策,发起苗族武装斗争,矛头直指恶霸地主、土匪。他们聚集数千民众在今拱洞乡振民村举行“依直”活动,大家饮鸡血、结联盟、定规约、立誓言,全民一心共同对敌。之后,组织苗族农民武装1000余名兵力,兵分几路,四处追杀地主土匪,北到今贵州省从江县下江、西江,东到大年一带平茶、塘苟、高安、良口,西到拱洞良陇、良双和怀宝镇河村、洋洞等地。他们奋勇追击,浴血奋战,沉重打击各地恶霸地主、土匪,敌人惊恐万状,魂飞魄散,四处逃窜。
这次苗族武装斗争持续33个昼夜,歼匪歼霸伤亡达200多人,广大苗族同胞无不拍手称快。
民国十九年(1930年)滚育兴被土匪捕捉,解押三江县政府(当时拱洞属三江县),非法关押致死。
2、苗民公仆何朝兴
林安团(今安太乡)林洞村培科屯人。其祖父国太 “六品”官阶、父亲玉才“六品军功”,胞兄朝明是例贡②,先后为清朝少数民族地方“土司官”;其本人办团练有功,清光绪二十(1894)年被授予“五品军功”级御。一门三代都有地位和功名、科名,荣显乡里。
何朝兴从二十岁开始就当林安团总③,一当四十年。他一生清廉为政,虽然身为团总,但家境并不甚宽裕,遭遇饥荒,仍须到罗城县龙岸等地找粮度荒。
民国九年至十一年(1920—1922年)间粤桂战争爆发,地方匪乱,生灵遭殃。为了联合各方力量共同绥靖地方,维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贵州省从江县、黎平县交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县(今属融水)林安、极安上八甲等三十三团(即所谓三十三“依直”)的代表,在黔桂边境贵州一侧弯里乡平洞村开会,组织各族民众御匪平乱。何朝兴以林安团代表的身份出席,黔桂与会代表一致推举他为三十三“依直”之首领。他当仁不让,挑起了这副重担。
民国十九年(1930年)农历四月初七日(阳历5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张云逸率部约四千人马,从贵州榕江经洞头到安太,其时大多数寨民躲往山上去了,有人也劝何朝兴躲一躲为好,他不但不躲,还带领寨佬到离寨约一里路的“后介鸟武”(苗语地名)烧茶水迎接红军。红军刚驻扎就绪,张军长即派一名营长去召见他。张军长说:“你为官廉洁,民众信任,希望你继续当团总下去。”又说:“我们此次只是路过,打扰你了。希望与红军合作。”何朝兴立即聚集父老,动员不明真相、上山躲避的惊骇群众回家,组织各个寨民为红军捐粮送柴,腾出木楼安顿红军留宿。同年十一月,红七军由三防经河村第二次到安太,因有前次何朝兴的出面接待作基础,这次红七军路过的接待工作顺利得多了。
3、抵征铁汉贾老喜
生于清末,卒于民国中期,今香粉乡中坪村寨劳屯人。因不满国民政府“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的倒行逆施,聚众反抗,维护山民生存权益,而成为山区苗寨的抵抗“三征”铁汉子。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国民政府推行祸国殃民的“三征”政策,民众苦不堪言,走投无路。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间,贾老喜走乡串寨,组织元宝山周围10多个村寨的苗、侗族同胞联合起来,反抗国民党苛捐杂税和征兵制度,召开联盟会议,举行“依直”仪式,结为联盟,同抗“三征”。当时正在卜令村训练壮丁的张汉练得知贾老喜组织联盟会,反“三征”,以为苗人要发“苗疯”了,胆战心惊,当即向上司要求派兵援助“平苗疯”。不久,柳州府派出约一个连的官兵剿讨,并强迫卜令村村长杨春福和雨梅村村长贾儒辉组织壮丁助战,妄图一举铲平寨劳屯。贾老喜的联络员贾明玉发觉后,星夜奔上寨劳屯向贾老喜报讯,贾老喜立即召集苗族头人会议商讨对策,决定在险狭路段垒叠檑木礌石,而武装兵力则四面埋伏,给入侵者以出其不意袭击,杀他个措手不及,片甲不留。
未几,当县府官兵赶到时,全屯空无一人,敌人知道中了空城计,不敢逗留,即刻打马回槽。恼羞成怒之下,敌兵防火烧毁寨劳屯,沿途又烧光严板屯和乌翁屯,才灰溜溜地逃亡融安县长安镇。
4、抗诈头领贾老响
香粉乡中坪村寨劳屯人。他是个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硬汉,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带领民众举行反抗斗争,抵御外来的盘剥和欺诈,维护山民的根本权益而被公认为苗族领袖。
清乾隆中叶,大批来自湖南、广东、福建等外地汉族商人进入今香粉乡六甲河一带做生意,不少奸猾者以不等价交换和短斤少两等手段,盘剥和欺诈少数民族。例如:以一斤生盐换一斤香菌,一只鸡换一枚缝衣针,只花极少的本钱,牟取暴利,大发其昧良心之财。就这样一片片竹林被“客商”占有,然后他们大办纸厂剥削山民劳力,害得山民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当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少数民族苦情多,讲起苦情泪成河,白天三人共筒米,晚上五人共被窝。”它真实反映了少数民族遭掠夺受欺诈造成的生活困苦。
哪里有欺诈和剥削,那里就有反抗。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苗族头领贾老响联合侗、瑶、壮等少数民族民众,集中到今四荣乡金兰村做“依直”(金兰第二次“依直”)。参加人员有林洞、杆洞、滚贝、培秀、荣地、金兰、乌翁、乌吉、良双、良陇等苗村侗寨的头领,还邀请贵州省从江、榕江县等地的苗、侗头领参加。他们举刀枪、饮血酒、发誓言、订条规,矛头一致对准外来盘剥者。不久,贾老响发动了以苗族为主的有瑶、侗、壮族群众数千人参加的少数民族爆动,宗旨是维护山民权益,收回被强占土地山林。顿时居住在六甲河一带的汉人和“麻介人”(汉族一个支系)惊慌失措,四处逃窜,躲藏不及。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冬,柳州府下令驻罗城龙岸团练陈文玉(混名陈广马)领兵平苗。荣地寨佬接到密报,即刻传讯贾老响,并派潘老桥星夜奔赴贵州从江、榕江两县向侗族头领古朝告急。当夜,贾老响马上发出鸡毛火索急信,专人送至贵州清江请求苗民支援;同时通知林洞、安陲、古龙等头领开会,商讨应战。随即兵分几路与敌作战,贾老响任前敌指挥,以芦笙为号进行偷袭。次日天未亮,贾老响的芦笙响了,曲意是:“兄弟们,来完了没有,到齐就动手了”,芦笙曲传遍四面八方,各山头立即燃起烽火。顿时满山点火,处处有人,埋伏在村边的苗、侗团丁从草丛中一跃而出,喊杀声惊天动地,“广马兵”闻风丧胆,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乱成一团。在一片厮杀中,“广马兵”有的负隅顽抗,有的跳水逃命,有的跪地求饶,狼狈不堪。直到“广马兵”全军覆没,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贾老响才鸣金收兵。
“奸猾商人”最终被赶出山,所有山场、杉木、竹林归还原主,山民合法权益得到强有力保护。此后政府为贾老响封赏发禄、颁给功名顶戴,肯定他的突出功绩。一场“苗疯爆动”因而远近闻名。
5、巾帼英豪马务多
(约1875—1940),安太乡培秀村人。出生在今红水乡良陇村,10岁时被送到今安陲乡吉曼村托姨娘抚养,10余岁被卖到今融安县长安镇给财主当丫环,未成年又转卖到今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给人家当媳妇。由于不堪丈夫虐待,几年后出逃改嫁今香粉乡中坪村寨劳屯。不久丈夫去世,辗转改嫁今安太乡培秀村马家。
马务多自幼遭受磨难,对旧社会不平等现象深恶痛绝,从小养成刚烈的个性和助人为乐的品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人称“辣椒婆”。民国初年,罗城县怀宝乡(今融水怀宝镇)民洞村一带,出现以李谓清为首的匪帮,到处打砸抢,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林安团(今安太乡)发起抵御匪帮入侵时,马务多带领培秀、元宝、小桑一带苗族武装民兵加入抗匪队伍,跟随队伍辗转河村、洋洞一带,与匪帮作顽强不屈的战斗。马务多视死如归,一马当先,扛起一门能装两斤硝药、用小秤砣做子弹的大炮,冲杀在前,高声呐喊:“依直根不们(苗语,即埋岩同盟们)打呀,冲呀!”极大鼓舞着苗家武装的斗志。经过几个昼夜拼杀,打得匪兵落花流水,四处逃命,最终取得了歼匪胜利!
马务多为人正直,个性刚强,扶正压邪,能说会道,她的传奇故事传遍苗山村村寨寨。
6、反腐英雄潘正德
男,杆洞乡高显村高显屯人。他痛恨民国地方政府征兵“纳金抽签”营私舞弊,聚集民众反抗民国政府腐败官员,被人们称为苗家反腐英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下旬的一天,罗城县副县长兼民团副司令唐继熙带领一批军警窜到杆洞乡(当时属罗城县)征兵,发出“有钱出钱,无钱出人”的“纳金抽签”征兵号令,擅定凡抽签壮丁愿交纳60元以上者,可按顺序先抽,而交纳60元以下者则后抽。随后,唐继熙等人在抽签过程中大肆徇私舞弊,结果富家子弟均抽得尾签,免受征兵;而贫苦的少数民族子弟都得头签,全部被征调服役。当官的就这样大发国难之财。唐继熙的倒行逆施引起广大农民的极大不满。贫苦农民出生、在社会有一定影响的潘正德星夜赶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的高培、高强、吉羊、滚贝等苗族聚居的村寨,秘密串联苗族头领,商量对策,反抗贪官污吏。并聚集各村寨头领200多人到吉羊乡尧贝村(今属滚贝侗族乡)的山坡上举行“依直”仪式,饮鸡血、定规约、结联盟,宣誓起事抗争。因事机泄漏,被当地官府密告,潘正德惨遭拘捕,在被押送往罗城县府途中,趁押警不备,猛力挣脱,逃回家乡。
回乡后潘正德立即组织农民暴动。在他的带领下,数百名武装民兵奋勇争先,将一排官军追赶到今同练瑶族乡朋平村境内,双方在山冲间短兵相接,浴血奋战,官兵伤亡数十人,狼狈逃命。之后,罗城县民国政府派兵增援。他带领200余名苗兵在紫山坪一带利用有利地势,与政府官兵连续作战十余个昼夜,但因农民兵器不敌政府官兵,苗族农民武装步步败退,最终潘正德在激战中阵亡。一场震动全广西的“苗变”武装斗争就这样被镇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