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 2024年工作计划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围绕“生态立镇、红旅名镇、三产兴镇、富民强镇”发展思路,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谋发展,以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防镇先后荣获自治区卫生乡镇、柳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三防镇三防街社区荣获中组部、财政部“红色美丽乡村”示范点,社区红军榕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古榕”,三防镇林业站获批全国优质服务窗口,三防镇卫生院荣获“中国胸痛救治单元”,“镇长说唱移风易俗”获得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三微”优秀奖。三防镇各项事业呈现新局面、新气象,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聚焦成果巩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巩固脱贫成果。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压实压紧衔接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重点指标,集中开展“包抓包核包过”专项行动,将责任链条全部落实到人;推行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员职责,对脱贫户、边缘户、低保户、因灾因病因意外导致困难的家庭,不定期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立即上报,提前介入帮扶,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应纳尽纳,杜绝体外循环。截止2023年12月底,在册监测对象102户,已消除57户,全年新增纳入监测9户38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849.09元,收入增速12%。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帮扶成效。制定帮扶干部管理制度,细化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帮扶干部履职尽责。全镇共有脱贫户818户2797人,易地扶贫搬迁户160户,共安排301名帮扶联系人帮扶。“雨露计划”等特惠性教育助学金共31.41万元发放全覆盖。2023年新增小额信贷80户,贷款金额352.6万元,完成跨省一次性交通补助申请531人,发放补助资金19.01万元;县域内稳岗就业补贴109人,发放补助资金8.6万元。
(二)聚焦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依托九万山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党建+”带动为引领,引导党员做产业带富先锋,采取“党建+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脱贫户”的发展模式,流转脱贫户土地和劳务输出,打造连片近1000亩油茶基地、食用菌基地生产菌棒50万棒,完成香芋基地土地流转1000亩,规范集体经济流转土地1600多亩,解决群众就地就业180余人次,发放产业以奖代补涉及脱贫户、监测对象631户244.96万元,特色产业覆盖率96.5%,产业帮扶覆盖率实现100%,全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产业联农带农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聚焦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坚持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主要目标,着力抓项目建设为三防镇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总投入560多万元的“三月三”民族团结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并使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顺利完成并揭牌启用,革命老区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河堤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期持续跟进。镇区饮水升级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新兴村板坡屯、乃文村东风屯、烟洞村洞六屯人畜饮水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建环城路、三联村杆榄屯和大加初屯道路硬化等4条公路及桥梁,完成80万的资产管护经费维修项目和15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大大促进我镇交通路网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四)聚力乡村建设,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人居环境大力改善。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整治污水、垃圾和厕所,集中力量从根本上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局面。2023年新建完成三联村垃圾焖烧炉,着力解决垃圾清运处理问题;升级改造镇级污水处理,新建完成本洞拉考、荣洞汶水、三联板汶、新兴板坡四个污水处理点,开展两次全覆盖厕所排查工作,新建厕所25个已全部完工,全镇卫生厕所普及率92.83%以上。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系统治理。严格推行“田长制”,加强违法占用耕地巡查力度和整改,完成近800亩耕地流出整改工作,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强化辖区河道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常态化开展河长巡河,镇村两级河长巡河率100%。
二是文明乡风稳步提升。结合“三会兴屯”开展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制活动,带领村民积极参与村屯治理。2023年全镇10个村积分制试点推广全覆盖,制定《积分兑换点管理制度》和《积分运行细则》,设立积分制专项预算,同时创新“村屯小卖部+爱心积分超市”运行模式,通过“积分登记”和“爱心超市”两项载体,为积分兑换搭建运行平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职能作用,创新开展“火塘文化+”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乡风文明,持续倡导移风易俗,《三防刘三姐》获选全国乡村人才振兴典型案例,为和美乡村建设增色添彩。
(五)聚焦民生改善,持续增进群众福祉
一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严格落实“双线四包”工作,确保全镇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的救助政策,2023年底,全镇共有561户1298人享受农村低保,150人享受农村特困。常态化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加强动员工作,实现应保尽保。2023年总参保率94.49%,其中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参保人数2960人,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缴尽缴,确保群众病有所医。
二是社会稳定不断夯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应急演练和消防大比武,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区落实专人监测,加强卫片执法力度,确保全镇无安全事故发生。认真落实“321”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2023年,排查各类纠纷40件,其中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排查27起,调解成功21件,调成率77.78%;由司法所牵头受理调处各类纠纷9件,调解成功9件,结案4件,调成率100%;持续开展平安三防建设,积极开展禁毒工作,排查吸毒人员219人,排查率100%。主动开展“双拥”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六)创新亮点特色,村级集体经济创出新路子
立足三防镇红色文化、生态环境、区域位置等三大特色优势,突出创新联动,以红色文化盘活集镇经济契机,创新合作模式。三联村等6个村村集体经济资金共同建设村集体经济综合楼已完工,即将投入运营可实现每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元以上;新兴村等3个村集体经济投资集镇供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已到收费听证阶段;通过“规范流转交易+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带动联合村集体经济流转土地300多亩承租公司规模种植香芋,解决群众就地就业80余人次;与相关企业合作授权使用镇域品牌“红韵贝江”商标产生收益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创新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跳出资金入股分红这一单一发展模式,不断开辟创收渠道,具有三防镇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逐步形成。
(七)聚焦作风管理,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清廉建设持续深入。严格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加强思想教育、廉政教育,狠抓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底线。2023年评选“清廉乡村建设示范屯”15个、“清廉家庭建设示范户”24户。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023年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20件、建议3条,回复满意度达100%。
二是政务服务不断优化。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工作,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协调办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全面的原则,围绕深化改革、项目建设、扶贫措施、惠民政策等工作,加大网上公开的落实力度。加强政府门户网站队伍建设,明确专人负责信息上传及网站管理。三防镇林业站服务窗口推行“三心”服务工作法,通过标准化服务窗口建设、创新性工作方法、优质化服务质量等途径,打通了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根据镇党委统一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生态立镇、红旅名镇、三产兴镇、富民强镇”发展思路,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有所作为,扎实推动三防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千方百计抓增收,不断夯实脱贫成果
一是持续落实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抓好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支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及饮水安全状况,继续精准施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依托政府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通过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二是持续稳住产业就业。以镇村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脱贫人口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养殖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按照“连片示范、增产增收、高效推进”的工作思路,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增收。积极采取就业帮扶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就业岗位推荐宣传力度,持续发放县域内和省外务工补贴。
(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提升红色旅游效益
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和红色文化影响力为契机,利用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创新合作模式,带动乡村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整合三防街社区、新兴、乃文、联合、本洞等周边村屯红色资源,配套相应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红色示范村屯。同时利用“三月三”活动等重大节日打响“红韵贝江”品牌,大力宣传推广三防“红韵贝江”伴手礼,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形成有效衔接,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效益。
(三)全力以赴厚植底色,积极打造和美乡村
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通过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长效管护机制,推动精细管理全覆盖。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广“积分制、清单制”乡村治理模式,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风文明。三是强化生态系统保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治理、保护并重,常态化开展“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严守耕地红线,突出森林、耕地图斑整改落实,加强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压紧压实采砂管理责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开展街道整治,进一步规范集镇市场,加大推进街道电子抓拍系统建设,促进电商中心、集体经济综合楼运营成效,持续推进贝江河三防河段小河流域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一事一议等项目,引导群众参与投工投劳。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兜牢民生底线,做好各项公共事业,打造团结和谐、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新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