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件

永政发〔2024〕20号关于修订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来源:融水县永乐镇

发布日期: 2024-04-28 16:20    |  作者:

永政发〔202420

永乐镇人民政府

关于修订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民委,镇直各单位:

经永乐镇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完善后的《永乐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人民政府

2024428  

(此件公开发布)       

永乐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目录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二)编制依据

(三)适用范围

(四)工作原则

二、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

(一)组织体系

(二)职责任务

三、部门工作职责

四、预警、预防与监测

(一)预警分类

(二)预防、监测

(三)预防预警行动

(四)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五、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六、应急处置

(一)险情应急处置

(二)灾情应急处置

七、应急结束、善后处理

(一)应急结束

(二)善后处理

八、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二)通信保障

(三)应急技术保障

(四)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五)卫生防疫保障

九、宣传、培训、演练

(一)公众宣传教育

(二)培训

(三)演练

十、预案管理与更新

(一)预案管理

(二)预案更新

十一、责任与奖惩

(一)奖励

(二)处罚

(三)责任追究

十二、其他有关事项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和完善我镇地质灾害应急救助体系,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桂政发〔2004180号),结合我镇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四)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各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辖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事发地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当地人民政府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村民委员会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

(一)组织体系

永乐镇人民政府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地灾应急指挥部)。镇长担任指挥长,镇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镇武装部、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乡建、财政、公安、农业农村、民政、教育、文卫、林业、电业、通讯、各村民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任成员。

地灾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灾害调查、现场抢救、治安防范、医疗救治、交通管理、善后处理等抢险救援工作组,分别由成员单位抽派人员组成。地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 镇党政办,由镇党政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任务

1.地灾应急防治指挥部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小型以上地质灾害防治与救灾工作;

2)指导各村民委员会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村民委员会对受灾点进行紧急援救;配合自治县、柳州市、自治区地灾应急指挥部做好中型、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3)负责收集、掌握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发布小型及以上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

4)负责决定启动镇级应急预案,确定重大应急处置措施;

5)协调、指挥镇武装部、镇综合应急救援队、民兵连(排)参加抢险救灾;

6)决定对地质灾害现场进行封闭、实行交通管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等强制措施,决定对地质灾害现场的强行拆除妨碍抢险救灾的建(构)筑物等重大强制措施;

7)向镇党委、镇政府工作报告小型以上突发地质灾害信息和应急处置情况。

2.地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收集、分析和报告灾情信息,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

2)贯彻地灾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

3)协调有关部门、各村民委员会做好应急工作,向有关部门请示组织专家分析灾害发展的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镇地灾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4)组织制定抢险救灾对策和措施;

5)负责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的信息发布,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预测、预警、灾害、灾情等信息,起草镇地灾应急指挥部文件,负责镇地灾应急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

6)承担镇地灾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部门工作职责

(一)镇人民政府:负责及时组织力量赶赴地质灾害现场,抢救伤员,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力量实施先期应急处置。牵头组织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组织制定村屯、地质灾害点的应急预案并负责实施。

(二)镇党委宣传部门:负责把握抢险救灾应急宣传工作导向;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新闻单位做好有关宣传报道工作;

(三)镇武装部、镇综合应急救援队、民兵连(排):负责组织协调预备役人员和民兵参加抢险救灾、转移灾民、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

(四)镇民政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救灾物资筹集、使用安排和救灾物资的筹措供应;

(五)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承担镇地灾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发布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收集灾情信息,及时向自治县地灾应急指挥部报告地质灾害情况,并负责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评价工作,组织力量加强监测,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会同镇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的部署和技术指导工作,并对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做出统计评估,为政府抢险救灾决策提供依据;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和处置结果。

(六)公安部门:负责指挥地质灾害现场警戒、道路交通管制、维护地质灾害现场的治安和组织人员疏散。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援;定期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巡查、复查。对于尚未直接影响公路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纳入监测体系,落实监测预警,编制专门应急预案等各项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组织力量抢修因地质灾害损坏的交通公路设施,保障抢险救灾路线的畅通;在地质灾害危险路段设立醒目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做好抢险救灾人员、物资以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

(七)镇财政部门:负责筹集救灾资金,做好救灾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八)镇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水库、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防治。负责在建水库、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防治工程质量监管;负责水库、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后期维护的监管,做好水库、水利设施的安全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负责组织监测,及时采取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负责水文、水情分析预测,发现洪灾险情,及时向有关地区和相关部门通告情况,帮助镇人民政府做好洪水引发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当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威胁到水库、水利设施及周边人民群众安全时,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到现场,负责制定应急抢险救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九)镇教育部门:组织指导本领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和排危除险工作。负责指导受灾学校做好转移工作,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工作。

(十)镇文卫部门:组织指导本领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和排危除险工作。组织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队伍,及时赶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根据需要,对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十一)镇林业部门:组织指导竹木加工企业、采伐区及管辖单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和排危除险工作。负责指导受灾单位做好受灾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十二)镇市场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十三)镇其他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地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具体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具体职责,保证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有序进行。各成员单位所制订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要报自治县地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四、预警、预防与监测

各村民委员会,各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镇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一)预警分类

按照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情况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即根据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及危害性将地质灾害分为四级。特大型地质灾害为红色预警(级),大型地质灾害为橙色预警(级),中型地质灾害为黄色预警(级),小型地质灾害为蓝色预警(级)。

(二)预防、监测

各村民委员会要针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易发程度,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镇人民政府加强与自治县自然资源、气象、水利、水文部门合作,运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做好开展地质灾害气象水文预报预警工作,通过广播、手机等形式及时向本辖区内的人民群众发布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镇人民政府、自然部门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2.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镇相关部门要负责本行业地质灾害调查、巡查,落实本行业地质灾害监测,并将调查成果和监测数据定期汇总报至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预防预警行动

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镇人民政府要依据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2.地质灾害巡查

各镇人民政府二层机构、镇直属机构和各村民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和镇自然部门报告。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当地镇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危险区域的边界设置警示牌,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落实责任。

各镇人民政府二层机构、镇直属机构和各村民委员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切实落实巡查人员和责任,并将防灾负责人公开公示。要加大汛期巡查监测频率,一旦发生险情要及时发出预警,各地要重视和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装备,组织广大群测群防人员上岗到位。各村民委员会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易发区,层层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要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委会支书)、村民小组长以及受灾害威胁的村民,要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到群众手中,提高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

4.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各镇人民政府二层机构、镇直属机构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矿山、企业(学校、医院)负责人、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学校、医院)、基层社区、村、屯组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助组织,保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所需的人、财、物,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镇、村、屯三级监测网络体系。

5.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

汛期是我镇地质灾害高发期,地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人员不得关闭移动通讯工具,确保通讯畅通。镇党政办公室配备专用值班车辆,确保交通工具随时待命。

(四)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1.速报时限要求

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党政办接到出现地质灾害的报告后,应按照速报制度的要求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2.速报的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根据险情、灾情发生、发展和抢险救灾的最新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后续报告。

五、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红色预警)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橙色预警)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黄色预警)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蓝色预警)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六、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分为险情应急和灾情应急。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一)险情应急处置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后,应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及时上报,同时应当立即派出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并向自治县主管部门申请专业人员进行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自治区级自然资源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调查;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市级自然资源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调查。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县级自然资源行政部门组织进行调查,必要时邀请上级自然资源行政部门派专家参与调查。

地质灾害险情确定为临灾状态时,镇人民政府地灾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立即成立现场险情应急抢险指挥部,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启动防、抢、撤方案,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加强监测预报,有序组织抢险防灾各项工作。必要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镇或村(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镇人民政府应解除险情应急状态,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管制措施,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并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

(二)灾情应急处置

1.中型(III级)以上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

出现中型以上地质灾害灾情,镇人民政府立即启动镇、村两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镇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自治县人民政府和自治县自然资源局汇报。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中型以上(III级)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上级具体指挥、协调、组织指导应急防治工作,制定应急防治措施。

2.小型(IV级)以上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

出现小型(IV级)以上地质灾害灾情,镇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

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七、应急结束、善后处理

(一)应急结束

灾情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自治县解除灾情应急期,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

(二)善后治理

1.应急工作宣告结束后,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及时会同或指导事发地的镇人民政府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2.社会救助。

民政部门应做好安置场所设置、救济物资的接收、使用和发放等政府救济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救济物资的接收、使用和发放等情况。

3.地质灾害发生后,镇政府、村民委要做好灾区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做好救灾物资调配和灾民安置工作,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对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群众要做好避让搬迁或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党委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单位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抢险救灾情况。

4.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5.调查和总结。

1)镇地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单位奖惩、援助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并及时将调查评估报告报镇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

2)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部门应对本部门应急处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并书面报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八、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1.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配备相应的救援抢险装备,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快速投入应急救援和抢险工作。

镇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队伍,镇、村应急抢险救灾队伍依托村寨防火队员、民兵预备役队员,镇、村干部,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2.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镇人民政府所需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资金由镇有关部门提出,经自治县财政局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列入年度自治县财政预算。处置突发地质灾害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对突发地质灾害影响较大和财政困难,根据事发地实际情况由县财政局请求适当给予支持。

镇人民政府应当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品和突发地质灾害救助所需挖掘器具、支护器材、防渗布以及应急治理所需普通钢材、水泥、砂石等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二)通信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电话、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络,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三)应急技术保障

镇自然部门要经常向自治县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如有需要随时向自治县主管部门请示,邀请柳州市地质灾害专家进行调查、指导,及时听取专家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和应急防治的技术咨询意见。

(四)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预案中确定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路线和安置场所。撤离、转移路线的选择必须遵循安全和迅速的原则。

(五)卫生防疫保障

由镇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治组,调集、安排救护人员、车辆和医疗器材,及时开展现场医疗救治、医疗转运等工作。在技术力量不足时,请求上级医疗机构支援。对灾民临时安置场地、公共水源开展卫生消杀和卫生检测,确保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六)基本生活保障

镇民政部门负责协助灾区村、屯做好避险和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工作,妥善安排避险和受灾群众的生活,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进行政府救济、社会救济,并做好对救灾款物的分配、发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九、宣传、培训、演练

(一)公众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教育。依托地球日土地日环境日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及各村、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结合防灾预案的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参与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培训

镇人民政府以各种形式对镇直单位、矿山、企业、村干部以及灾害点监测人和责任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抗灾救灾的能力。

(三)演练

为提高我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镇人民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应结合我镇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演练侧重性地对紧急撤离、治安维护、医疗救护、疫情防治控制、救灾物资运输、交通管制等进行专项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十、预案管理与更新

(一)预案管理

1.本预案由镇人民政府制定。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报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备案。

2.与本预案有关的县直有关单位,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制定行业突发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二)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镇自然部门负责每年评审修订一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或更新后报镇人民政府批准。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5年。

十一、责任与奖惩

(一)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依照国家、自治区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二)处罚

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中拒不履行法定的应急防治和救灾义务;截留、挪用或者贪污应急防治资金、物资、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地质灾害的重要情况;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责任追究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十二、其他有关事项

(一)附则

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机构、自然环境破坏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生命线设施:指供水、供电、粮油、排水、燃料、热力系统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资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它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劵等损失。

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2.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全镇共8个行政村 97 个自然屯,其中,灾种类型崩塌(塌岸、危岩) 4 处,滑坡 0 处,地面塌陷(地裂缝) 0 处,威胁人口 31  120 人。我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处于临界状态,在暴雨、长时间降雨、洪水、震动或人为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随时可能致灾。

(二)地震和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置。

(三)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镇人民政府解释。

永乐镇党政办公室                                          2024428日印发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 地址:融水镇拱城街17号
联系方式:rswg@163.com 联系电话:0772-5122412
网站标识码:45022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