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0-12-21 09:10 | 作者: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为有序推进旅游业恢复发展,发挥旅游业在助力实现“六稳”“六保”中的积极作用,文化和旅游部于今年7月启动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在各地初审验收的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采取会议评审和第三方暗访检查的方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组织了验收认定工作。经过公示,全国共有97个创建单位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其中,咱们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桂林市兴安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防城港市东兴市在列。第二批9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创建方式、创建路径、创建成果上各具特色,为更多示范区创建单位创新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在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扶贫富民、城乡统筹、生态依托、景城共建共享、休闲度假、资源转型、边境开发开放等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对各地深化全域旅游发展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加上第一批成功创建的桂林市阳朔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广西目前共有5个县市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
可能有人会说,融水作为广西第四批特色旅游名县,如何在广西脱颖而出?凭什么能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全国成立最早、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享有“百节之乡”和“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的美誉。
融水,一幅山青水秀的动人画卷
融水之美,源于它的自然生态秀丽多姿,尽显天然之美。
山之美——融水的山犹如苗家的汉子,魏巍元宝山是他挺拔的胸膛,九万大山是他朴素敦实的性格,老子山是他神圣的面庞……山构筑成融水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坐标体系,充满了对绿色、阳光和对生命的敬仰。
融水坐拥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第三高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元宝山:原始神秘,古木参天,飞瀑轰鸣,是休闲度假、摄影写生、登山探险的佳境。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万山,覆盖面达到98%以上,总面积56万亩,其中融水占49.02%,是我国南部常绿阔叶林及其垂直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735种,脊椎动物401种,分别占广西全区的32.7%和45.4%,是广西物种数量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三大植物特有现象中心之一。
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是生物的基因库,也成为了大苗山的天然生态屏障,有着多元化的地貌及生态景观,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水之湄——融水的水犹如苗家的姑娘,奔腾的融江水是她热情的血脉,贝江漂绕潆洄于千山万壑之中似诉不尽的柔情……水浇灌出融水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性格。
秀水贝江,过去很多人认识融水是从“贝江”开始的,秀水贝江,婉若白练飘落在奇丽的群峰之中,那首经典不衰的《红星照我去战斗》中“小小竹排江中游”所呈现的水雾萦绕,泛舟江上的画面就取景与此。随着落久水利枢纽正式下闸蓄水后,贝江水位呈现缓慢上涨趋势。蓄水后的贝江呈现出平湖水天一色的壮美画面,放眼望去,江面浩淼,波澜不兴,城水相邻,山水相映,"平湖贝江"分外美丽。
昔日贝江-郁良权摄 今日贝江-钟慧龙摄
从2014年创特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A级景区由6个发展到12个。
春天走进苗寨,悠扬的笙歌犹如春风般吹绿了起伏连绵的苗岭,吹红了元宝山漫野的红杜鹃,走进苗族坡会,体验苗家打同年,嘹亮的笙歌、绚丽的苗服、闪亮的银饰、在这里交织成新春的交响。
春坡、夏凉、秋鱼、冬雪,一幅“全时空”之旅尽现大苗山特色旅游的魅力。
融水,一首百节苗寨的风情乐章
融水之美,得益于它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尽显人文之美。
当然除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之外,全县上下齐心抓旅游初心不改是成功创建的关键所在,探索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富民的路子。
(二)政策保障方面。确立旅游业为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明确了旅游项目、旅游资金、旅游用地、旅游扶贫“四优先”政策保障,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政策系列文件和旅游扶贫产业奖补政策。高质量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融合。出台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和开放性的金融服务政策,创建以来,每年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并逐年递增。对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用地实行“点状供地”、“未利用地优先保障旅游新增用地”等土地政策,优先解决旅游扶贫项目用地。
(三)公共服务方面。实施广西首条旅游扶贫高速公路元宝山高速公路工程。在广西率先实施乡乡通二级公路工程,建成环元宝山和环县城旅游公路,完善公路服务区、增设高铁无轨站、旅游专线、旅游客运班车、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多种旅游交通方式,实现景城互联互通。建成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拥有县、乡、村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创新厕所管理,实施以商养厕,建设生态停车场对外开放。打造融水旅游大数据平台,开发“一部手机游融水”APP,实现全域旅游智慧化。
(四)供给体系方面。实施旅游品牌创建工程,建成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12个,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4个,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4家,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8个,文化主题酒店6家,连锁酒店4家,非标住宿7类及特色餐饮店、菜肴、旅游商品。
(五)秩序与安全方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引领计划,推动建立5项广西地方标准,让标准化服务成为习惯,编制优质服务商目录。开展文明旅游活动、完善安全旅游设施、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立“红黑榜”制度、统一受理旅游投诉机制、旅游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及安全救援体系,积极开展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形成文明、安全旅游新氛围。
2016年以来,全县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占全县11.6万贫困人口的25%,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融水旅游扶贫富民经验10余次,融水旅游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收录为旅游扶贫典型案例,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易地搬迁,旅游惠民”。将易地搬迁安置点与景区融合,让搬迁户享受景区发展红利,惠及贫困户,为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二是“百节驱动,文化富民”。利用百节民俗活动,打造中国苗族芦笙斗马节、金秋烧鱼季等节庆品牌,群众穿上戏服是演员,脱下戏服是社员,实现贫困户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多元化,为民族地区创新就业方式,实现脱贫致富提供示范。
三是“电商植入,智慧便民”。将电商植入旅游景区景点,把农副产品变为文创旅游商品,带动旅游消费扶贫,为旅游与电商融合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范本。
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杨恩维(中),县长马空(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王院忠(左)参加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创建陈述答辩。
图文来源丨苗山恋
值班编辑丨李菲菲
责任编辑丨梁立明
责任监制丨石 峰
出品单位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